马蒂厄·里卡尔(Matthieu Ricard)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甚至可以说是本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发现佛教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小接受了西方文化最好的教育。通过父亲,他接触到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戏剧家。通过母亲——画家雅娜·勒图默兰——他结识了许多艺术家和诗人,其中包括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烈·布勒东。通过舅舅航海家雅克—伊夫·勒图默兰,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在年轻时,热爱音乐、天文、摄影、鸟类学,在22岁时还撰写了一本关于鸟类迁徙的著作。里卡尔曾是一位很有前途的生物学家,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郎索瓦· 雅科布,在巴黎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在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作为研究员工作多年。1972年,当雅科布教授想派他去美国从事动物细胞研究时,他作出了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在20世纪生物科学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之时,却毅然放弃了大有希望的科学生涯,来到寒冷偏僻的喜马拉雅山,开始了长期的刻苦修行;并且在7年之后,正式出家作了一位喇嘛。由于他的示范和影响,他的母亲后来也皈依佛教,并成为法国最早的比丘尼之一。他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引起了作为著名思想家的父亲的浓厚兴趣,他们在远离尘嚣的喜马拉雅山所进行的对话,形成了《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对话双方既是感情深厚的父子,也是两种完全不同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同时又是能够理解和同情对方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其中,作为法兰西院士的父亲堪称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儿子则是一位从西方主流文化皈依藏传佛教的出家僧人。这次对话的魅力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西方文化和佛教文化。它能够充分说明在西方文化如日中天之时,佛教为什么可以在西方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因为对于西方而言,佛教并非是一种带有异国情调的所谓“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传统中已经为佛教的传播准备了足够肥沃的土壤,作为超乎文化限制的佛教可以很顺利地移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