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复旦三所名校的现场演讲稿...
《上山·上山·爱》是李敖继《北京法源寺》后的第二本长篇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各有一位女主角在二十岁生日那天,都在同一座山上、同一个房间、同一张床上,前后虽有三十年的间隔,但两人并不陌生,因为她们是母女;但又陌生.因为她们从没见过面,母亲生产时立刻羊水栓塞昏迷死亡,在人间,女儿接替了母亲,也在三十年后的同一张床上,跟母亲当年的情人,躺在一起。她全不知道,具买之中,她接替了生命,也接替了爱情。当年的情人也在最后才知道,事隔三十年,原来她们是母女,他不愿说出真相,为了死者和生者,他只好把一切长捐心底。小说结束在乱伦的悬疑里,没人知道最后的故事……
李敖眼中的性!这本《中国性研究》所收文字,有学术性的、也有通俗性的,全部是环绕在中国人生殖器官、两性肉体、两性观念而论述的,其中为了阐明新意,也偶羼进一点洋玩意。总括说来,这是一本革命性、启发性极强的著作。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内容包括:准露奶头的德政、大义裸体、有奶没奶都是娘、好为妇人出脱、论难养的、鞭子缠身可也!、王八一落千丈考、王八过敏症、营妓考、国民党与营妓、——军中乐园的血与泪、国民党与私窟子、国民党中乐园及其他、写在《雏妓哲学家》的后面。
……知华族文化生命之圆融通透。与夫圣学之大中至正,其蕴藏之富、造理之实,盖有非任何歧出者之所能企及也。(《认识心之批判》序言)
我们试看这三人所用的句法:非西人所能及者、非西洋人识量所及、非任何歧出者之所能企及,完全是如出一辙的抹杀主义。他们的句式都是非……所及的格局,都有着目空一切的狂妄,但是他们三位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这种妙人今天还多着呢!试看有多少人摒西医不用,而迷恋着五运六气寸关尺的中医?有多少人摒正规音乐不学,而迷恋着七音六吕笙箫缘的国乐……这种中胜于西的观念最容易导来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夸大,而这种夸大却又正是滥用民族自信心的显例!
爱情的刽子手
他有点像徐志摩:他潇洒,他有才华,他风度翩翩,他短命。
三年以前,在台大新铺的草坪上,我看到了他,他侧卧在那里,用肘支着上半身,懒洋洋地在看一本书。不,不是看书,是书在看他,风把书一页页的吹过,他却不用手去按住,这能
算是看书么?我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来,我不觉得冒昧,他也不感到唐突,他安静地望着我,似曾相识地点了点头。
先开口的是我,我一开口就是疑问:
看什么书?
《扎拉图士特拉如是说》。
因为这本书我也正在读,我便问他看到哪一页了,可是他的答复却大出我意外:
风吹哪一页看哪页!
我忍不住喜欢他了!他真洒脱!我问他对这本书的意见,他笑了,他说:
尼采教我们跟女人在一起不要忘记带鞭子,其实这种超人是可笑的,至少我不必担心忘记带鞭子,因为我根本就不跟女人在一起!
我打趣说:
海明威写‘没有女人的男人’,他太消极了;你该写‘不要女人的男人’,你是积极的!
不,我不要写,写是没有用的,叔本华就写过了,他白天写文章否定女人,晚上却偷偷跑到绿灯户睡觉,写文章载道的人很少不是伪善的,‘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我还是少发高论吧!我只知道我们不再需要‘述而不作’的圣人,我们应该学学那些‘做而不述’的实行者。
他言语之间,充满了一种诚意的沉痛,可是我仍旧半开玩笑地说:
何必学别人呢?听说你就是实行者。女孩子欣赏你,你却骂她们;别的男人没有女人,你却不要女人,但我知道你不是性变态,你没有‘女人恐惧症’,你不像三国时代的焦先那样,见了女人就害怕得躲起来,你傲慢地走进女人堆里去,又傲慢地走出来,只欠她们向你吹口哨!
听了我恭维他,他大笑,他说不需要女人向他吹口哨,他也反对男人向女人吹口哨,他认为表示爱情应该多用眼睛,少用嘴唇,并且,他说:现在我们中国的女孩子根本不会向男孩子吹口哨,时代不同了,我们中国的女孩子身价高了,她们都骄傲起来,即使是潘安再世、王蒙复生,也没有女人再向他们丢水果送帽子了!
为什么你口口声声老是提中国女孩子?难道美国的女孩子不这样吗?
也许我可以武断地说,美国女孩子不这样。因为美国女孩子会流露她们真正的感情,而我们中国的女孩子就难以真情流露,她们流露的,至多是她妈妈的感情!
这话怎么说呢?我迷糊了。
这话说来话长。我们从老祖宗时代 ……
在满街招摇着美女作家们柔靡纤细的作品时,这部历史小说像绿叶丛中的红花一样,耀眼登场,因为全书只写到一个女人(还是个坏女人)。小说始终充盈着男性的豪侠、忠义、决绝和悲壮。本书没有请人作序,只有作者自己对作品的高度评价:举凡重要的主题……都在论述之列,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狂有狂的道理,李敖在后记中列出的一大串内容的确都涉及到了,而且勾连得颇为精彩。至于作者特别推崇的历史考证,却未必如他所说的那般精确,有心挑错的人大可一读。当然,无心挑错的人更可一读。述评:悲怆的法源寺 永远的李敖 ...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治学严谨,学贯中西,著述丰富多彩,作品独树一帜,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海内外读者所注目。
这些发自牢狱的信件,集知识性、趣味性于慈爱之中,表现出伟大的父亲对女儿的最大恩德与关怀。虽这些信件可算是不成格局中的一些破格出局的例外。一世之有感于父女之情,忧患之书著,必将啼笑以视斯文。
“像穿衣服一样,第一个钮扣扣错了,后面就全部错了!”李敖11日发表新书《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直指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撰写的《大江大海1949》的根本错误是美化谎言,“只看到现象,却没追求原因”;根本错误是“美化蒋介石时代沉淀下来的谎言”。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描述国共内战的《大江大海1949》,出版后轰动两岸。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李敖在看完后“不以为然”,以40天时间完成《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李敖说,“写中国现代史可是踩我的线,我当然要站出来揭发!”他指出,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只有现象,没有原因,“这是她写作的故技,只要你动容,不要你问为什么”。
李敖举例,《大江大海1949》其中一章描写8千多名烟台联中学生,在校长张敏之带领下,从山东辗转流亡至澎湖,结果遇到军队强行征兵,不从者便是一刀。张敏之强烈抗议,却被诬指为“匪谍”遭枪决。
“14岁的少年人,这么艰苦地离乡背景干什么?14岁就反共吗?”李敖认为,龙应台应该探索答案,而不是只画出一幅学生流亡图。他研究过这段历史,发现领导者可能具有国民党特务的身份,才要带8千名学生逃亡。
至于“刺刀从军”的元凶,李敖认为是蒋介石,因为他要将领强迫学生从军。他认为龙应台没有找寻真相的企图,导致全书只是“美化蒋介石时代沉淀下来的谎言”,“美化谎言还是谎言”。
李敖批评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有许多叙述都只是片面式,却没有点出原因,不管是龙应台刻意或是没有求证,这种“片面强奸”的戏法,蒙混“龙应台迷”,因此他想要出手、小试牛刀,拆穿龙应台哪里写错了 !
李敖说,“写中国现代史可是踩我的线,我当然要站出来揭发!”
龙应台花了400天写《大江大海1949》,李敖写《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却只花40天。李敖说:“因为我是天才!”不过他还是肯定龙应台写书所花的心力。他认为,“不论400天还是40天,都很努力.
另据香港“中评社”的报道,除了批评龙应台,李敖也在这本新书点名作家三毛和余光中等人,他说诗人余光中只管写却不会为社会付出,一个没有热忱的人,又只是跟随蒋介石、拍蒋介石马屁的人,他看不起。
李敖书中也提到已逝作家三毛,对三毛评价不是很正面。记者问他,会不会担心引起“三毛迷”的反弹,李敖表示,“我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但他举例说,就像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他创办的《自由中国》最先写到“反共无用论”,胡所讲的是一个事实,但却摧毁大家“反共”的梦。
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
骂遍天下名人,却安然无恙;
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
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
横睨一世,卓而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的传奇。从文坛慧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的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坦然面对,顽强对抗。本书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
李敖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说一不二,打破电视制作模式,单刀直入,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结合博学、勇气和口才,说真话揭真相,慓悍无惧,势创电视之奇,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
李敖是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写之多,被查禁之广,居世界第一。虽屡受挫折,仍笔耕不辍,充分看出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坚韧与顽强。
李敖自写《传统下的独白》闯祸起,被追诉多年,一直翻不了身,这本《独白下的传统》,是书名翻身,不是他。李敖大隐于市,常常几个月不下楼,神龙首尾皆不见。这本神龙复出时的新书,正是李敖音容宛在的作品。
一百年前的「辛亥三月二十九」,正好是该年阳历四月二十七日,正确的日期乃是「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九」是把阴历不加换算硬当成阳历来过。但积重难改,也就将错就错了。
这本书,扭转了百年错误、扭转了百年孤寂、扭转了他们和我们、扭转了我和你。
这是一部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奇情小说。透过黄花冈之役的幸存者,来看革命先烈们殉难的豪情与不值,劫后余生者的隐衷与凋萎。大家都以为革命是百年前的事、是有组织的行动,其实在暴政压迫之下,至今依然有一些个人革命者,如彗星般璀璨。李敖以对照的手法,写出72烈士的慷慨赴义和第73烈士的特立独行,告诉大家,革命的伟大不在成不成功,而在它凸显了当政者的可恶。
书中这些百年前和百年后的真实人物(如莫纪彭、李师科、王宇)、真实故事(如黄花冈之役、抢劫银行、改名苟活),正活生生的告诉你,当你自以为是在保家卫国,事后回首却发现,自己的成果被篡夺、自己的一生被诬蔑、自己的苦痛被深埋,不禁感叹,革命到头来究竟是在为谁作嫁衣裳?
然而幸有历史家给了他们应得的定位,正由于有了他们作为人证,我们才知道什么主义、国家、领袖,全都是一场百年骗局。
100年前72烈士死在黄花冈。战友黄兴(克强),写下了凄美的词句:
转眼黄花看发处,
为嘱西风,
暂把香笼住。
待酿满枝清艳露,
和香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
记血肉纷飞。
气直吞狂虏。
事败垂成原鼠子,
英雄地下长无语。
72烈士「地下长无语」,但「第73烈士」却决不沉默。谁是「第73烈士」?在本书里,你婆娑寻找,可以找到惊悚的答案。
《红色11》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国民党专制时期台北某看守所的一间囚房里几个特殊囚犯之间的闲谈故事。国民党专制时期一般案件审理,从上诉到复判最终裁定,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全书就选取四天作为四幕的标题: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正好吻合阴历中代表四季轮回的四天。在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一个叫龙头的38岁的大作家,一个以思想斗争而获罪的政治犯,一个狱卒囚犯敬服不已的“头”。在戏中,这位龙头与进进出出的同室囚友历数发生在台湾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冤狱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书生意气痛斥时弊,活脱脱就是李敖自己的化身。
《蒋介石评传》内容简介:蒋介石飞黄腾达之后,日理万机,仍不能忘怀传统宗法意识,对寻根认祖,兴趣极浓,以至于一再修谱,甚至于一九四八年,国共内战已打得不可开交、蒋政权已摇摇欲坠时,仍要循例大修特修,聘吴敬恒为修谱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此次修谱在宁波找到一个祖宗头,并一直追到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公。……
Copyright @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