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明嘉靖某年。
地点 北京,严府。
人物 路 楷(御史,丑扮) 严 喜(严府家院,小丑)
严世蕃(官居侍郎,但皆以小丞相呼之,抹白脸)〔路楷上。
路楷 (念)万般皆下品,只有作官高!
来此已是严府,门上哪位在?
(三幕七场话剧)
人物 表
诸所长——男,三十岁左右,党员,某派出所所长。平海燕——女,二十四岁,团员,民警。
刘超云——男,二十多岁,民警。
李珍桂——女,四十七八岁,街道上积极分子。王仁利之妻,李天祥的继母,原名王桂珍。
李天祥——男,二十七岁,复员军人。
王仁利——男,五十来岁,运输工人。王秀竹与王新英的父亲。
王仁德——男,四十多岁,仁利之弟,莲花峰人民公社的炊事员。
王秀竹——女,二十五岁,工人。
王新英——男,二十岁,学生。
丁宏——男,二十六岁,工人,秀竹的未婚夫。沈维义——男,十九岁,新英的学友,团员。
林三嫂——女,三十岁,与李珍桂同院住。
井奶奶——女,八十岁,与李珍桂同院住。
于壮——男,二十多岁,民警。
唐大哥——男,三十多岁,工人。
唐大嫂——女,三十岁,唐大哥之妻。
一九六○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我以《义和团》即《神拳》为题,写了一出四幕的话剧。
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叙述义和团的小说,并且不断向老人们打听当年的见闻,我简略地记了下来。在变乱中,这些笔记可都丢失了。即使没有丢失也不够支持写一本长篇小说的,因为东鳞西爪,既乏系统,又不无偏见。后来,目睹当时光景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也就停止打听。写那本小说的愿望遂未实现。
一九六○年,因为是义和团起义六十周年,我看到了一些有关的史料与传说,和一些用新的眼光评论义和团起义的文章。这又鼓动了我,想写点什么。我就写了这本话剧。
剧本好坏,我不敢说;我只想在这里谈谈为什么这样关心义和团。
义和团起义的那一年,我还不满两岁,当然无从记得当时的风狂火烈,杀声震天的声势与光景。可是,自从我开始记事,直到老母病逝,我听过多少多少次她的关于八国联军罪行的含泪追述。对于集合到北京来的各路团民的形象,她述说的不多,因为她,正象当日的一般妇女那样,是不敢轻易走出街门的。她可是深恨,因而也就牢牢记住当年洋兵的罪行——他们找上门来行凶打抢。母亲的述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难以磨灭。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吃孩子的恶魔等等故事。母亲口中的那些洋兵是比童话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况且,童话只是童话,母亲讲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直接与我们一家人有关的事实。
我不记得父亲的音容,他是在那一年与联军巷战时阵亡的。他是每月关三两饷银的护军,任务是保卫皇城。联军攻入了地安门,父亲死在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
那时候,母亲与姐姐既不敢出门,哥哥刚九岁,我又大部分时间睡在炕上,我们实在无从得到父亲的消息——多少团民、士兵,与无辜的人民就那么失了踪!
多亏舅父家的二哥前来报信。二哥也是旗兵,在皇城内当差。败下阵来,他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那正是热天。店中职工都早已逃走,只有我的父亲躺在那里,全身烧肿,已不能说话。他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来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一语未发。父亲到什么时候才受尽苦痛而身亡,没人晓得。
父亲的武器是老式的抬枪,随放随装火药。几杆抬枪列在一处,不少的火药就撒落在地上。洋兵的子弹把火药打燃,而父亲身上又带有火药,于是……在那大混乱中,二哥自顾不暇,没法儿把半死的姑父背负回来。找车没车,找人没人,连皇上和太后不是都跑了吗?进了门,二哥放声大哭,把那双袜子交给了我的母亲。许多年后,二哥每提起此事就难过,自谴。可是我们全家都没有责难过他一句。我们恨八国联军!
母亲当时的苦痛与困难,不难想象。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苦的人民水断粮绝。父亲是一家之主。他活着,我们全家有点老米吃;他死去,我们须自谋生计。母亲要强,没有因为悲伤而听天由命。她日夜操作,得些微薄的报酬,使儿女们免于死亡。在精神状态上,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这点痛苦并不是什么突出的例子。那年月,有多少儿童被卖出去或因饥寒而夭折了啊!
是呀,现在每逢我路遇幼儿园的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说着笑着唱着,象清早睡醒的小鸟那么活泼,我总要站住,细细地端详他们,数一数他们梳着几种小辫儿,穿着几种花样的鞋袜。我是那么欢喜,总想把他们都领到我的家去,陪他们痛快地玩耍半天!是的,由孩子们健康的小苹果脸上,我看到民族独立自由的真凭实据!
联军攻入北京。他们究竟杀了多少人,劫走多少财宝,没法统计。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以言杀戮,确是鸡犬不留。北京家家户户的鸡都被洋兵捉走。敢出声的狗,立被刺死——我家的大黄狗就死于刺刀之下。偷鸡杀狗表现了占领者的勇敢与威风。以言劫夺,占领者的确文明。他们不象绿林好汉那么粗野,劫获财宝,呼啸而去。不!他们都有高度的盗窃技巧。他们耐心地、细致地挨家挨户去搜索,剔刮,象姑娘篦发那么从容,细腻。
我们住的小胡同,连轿车也进不来,一向不见经传。那里的住户都是赤贫的劳动人民,最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张大妈的结婚戒指(也许是白铜的),或李二嫂的一根银头簪。可是,洋兵以老鼠般的聪明找到这条小胡同,三五成群,一天不知来几批。我们的门户须终日敞开,妇女们把剪子蒙在怀里,默默地坐在墙根,等待着文明强盗——刽子手兼明火、小偷。他们来到,先去搜鸡,而后到屋中翻箱倒柜,从容不迫地,无孔不入地把稍有价值的东西都拿走。第一批若有所遗漏,自有第二批、第三批前来加意精选。
我们的炕上有两只年深日久的破木箱。我正睡在箱子附近。文明强盗又来了。我们的黄狗已被前一批强盗刺死,血还未干。他们把箱底儿朝上,倒出所有的破东西。强盗走后,母亲进来,我还被箱子扣着。我一定是睡得很熟。要不然,他们找不到好东西,而听到孩子的啼声,十之八九也会给我一刺刀。一个中国人的性命,在那时节,算得了什么呢!况且,我又是那么瘦小、不体面的一个孩子呢!
上述的那些不过是那一次大屠杀,大劫洗,大耻辱中的一些小节目而已。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更文明。当然,我也必会更理解与喜爱义和团——不管他们有多少缺点,他们的爱国、反帝的热情与胆量是极其可敬的!
可是,我所看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记载(都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手笔),十之八九是责难团民的。对于联军的烧杀抢掠,记载的反倒较少。是去年发表的民间的义和团传说,不是那些文人的记述,鼓舞了我,决定去写那个剧本。由那些传说中,我取得团民的真正形象。不管剧本写的好坏,我总算吐了一口气,积压了几十年的那口气!
在我写剧本的时候,我是多么兴奋哪!想一想老母告诉我的那些惨事,再看一看眼前的光彩的三面大红旗,谁能说我们不是走出了地狱,看见了天堂了呢!
可是,今天的美国强盗依然是强盗,而且抢掠劫杀的技术有所翻新!不仅自号文明,还会口中念念有词,说和平,讲自由;和平地、自由地杀人劫宝,图财害命!这种新手法十分毒辣,比旧手法要厉害得多!谁不警惕,必上大当,吃大亏,悔之晚矣!
一九六一年
(四幕 剧)
全剧 人 物 介 绍
吴凤鸣——男。河北省人。久寓北平。四十岁。魁梧多力,貌豪野而菩萨心肠,见义勇为,言则必诺。
吴凤羽——男。凤鸣之弟。二十二三岁。亦富热情,但年轻冒失。身高而不甚粗壮。在大学尚未毕业。
小马儿——女。年纪与凤羽仿佛。九一八后,流落北平,凤鸣收养之。今年过二十,而仍天真淘气,加以身量短小,故皆以小马儿呼之。
董志英——女。为小马儿的乡亲,好友。有聪明,而意志薄弱,往往被人利用。约二十五岁,身高貌美。
管一飞——男。四十四五岁。短小精悍,善修饰,会讲话,而口是心非,唯利是图。与吴家兄弟为近邻。
章仲箫——男。三十多岁。体硕而无力,嘴硬而心弱。生于北平,虽世代为商,而善依附风雅。好打听消息,且以走漏消息为荣,与董志英,管一飞同院住。
田雅禅——二十六七岁。聪明自喜,而误入歧途。面色灰白,有鸦片之瘾。
胡继江——男。六十岁左右。贪财好色,吸鸦片,仿佛优于作官及汉奸。手中老拿着一串素珠。
李巡长——男。四十岁左右。心地甚好,巧于言语。
记 者——男。二十多岁。喜弄文墨而文字欠通。
宪兵甲——一个日本鬼子。
宪兵乙——也是个日本鬼子。
贺客——三五人,有少有长,有男有女,皆无名氏。
老 四——管一飞之男仆,卑恭有礼,整洁体面,约三十五岁。
兵 士——日本兵二人或四人。
群众——越多越好,第四幕中开会时备用。
是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之一,称为俳谐纪行文,全文由俳句与散文交替构成,有不少情节是虚构的。1689年芭蕉四十六岁的时候,踏上了巡游奥州北陆的旅程。这次的巡游是和弟子曾良二人一起开始的。途经各地,到达了美浓大垣。之后又从美浓大垣坐船前往伊势。整个行程大约二千四百公里,花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旅行结束后,曾良将芭蕉在途中创作的俳句诗文整理成散文集奥之细道。此次旅行相当艰苦。但这本散文游记日后则成为了芭蕉的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里面记录有很多琐碎的小事,但也不少是对生命及人生的顿悟。奥州是古地名,指今天日本的东北地方。这里远离政治,文化的中心京都与江户,是荒凉纯朴的农村与神秘的大自然的天地。
日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舟上浮浮一生,揽马首而迎老境者乃累日之旅、栖身之旅。古人多以旅终。《奥之细道》一开篇,就将人生比喻为旅行。这种比喻让我很自然的想起昭和歌姬美空云雀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演歌,《川の流れのように》。生きることは 旅すること,人生就像是旅行一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韶华已逝。
几年的徒步游历,使芭蕉的诗风增加了深沉悲凉的情调。1691年完成他提倡的色润情潜、怜世和幽深风格的代表作俳谐集《猿蓑》。此书的卷首佳句初飞冬雨,猿犹似想小蓑衣,一般认为是代表这种风格的杰作。同时,在联句文学(俳谐联句)方面,也提倡配合密切和以情韵为主的应对方法。1691年末,芭蕉回到江户暂住一时。这期间,他的创作从《奥之细道》的恬淡圆熟走向《木炭草袋》(1694)的明快流畅的境地。他的本意是心深悟而归俗,把色润情潜和怜世的美融于世俗中,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飞跃。
1694年夏,松尾芭蕉最后一次离开京都,后病逝于大阪。享年51岁,临终前留下了最后一句俳句:
旅に病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廻る(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
本书收录了芭蕉的纪行文章和精美俳句,引导读者领略这位日本最伟大的俳句诗人的神采。芭蕉一生数次出行,凡有美景名胜处,无不留下他的影子和诗句。本书是芭蕉的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下了他在各处的行踪,是日本文学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里面夹杂着大量的俳句,如寺院一片寂,蝉声透岩石、海边暮色薄,野鸭声微白,均为千古名篇,古池青蛙那首,更是几乎了解日本文学的人无不知晓。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风罗坊等,生于日本三重县的伊贺国。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了俳句的创作生涯,曾拜俳句大师北村季吟为师,学习俳句,1861年改称芭蕉后代研究者也以此为界,将他的创作分为芭蕉前期和芭蕉后期。他在贞门、谈林两派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成了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称为俳谐的典范,至今仍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芭蕉一生贫寒,酷爱行旅。作品有《奥州小道》、《书箱小文》、《嵯峨日记》、《猿蓑》等。
本书收入了古典俳句三大诗人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俳句共400余首。这三位俳句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一定地位,松尾芭蕉更被日本人民尊为俳圣。本书译者林林长期致力于日本古典俳句地翻译与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翻译的日本古典俳句,准确优美,从容淡泊,典雅别致。「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一种卅一音节的短歌(也就是小诗)的前三行。也就是由排列成三个短行的五、七、五共十七个音节组成,
本集收录:
《驯悍记》
《约翰王》
《仲夏夜之梦》
《冬天的故事》
《无事生非》
《一报还一报》
本集收录:
《亨利八世》
《亨利六世》下篇
《亨利六世》中篇
《亨利六世》上篇
《亨利五世》
《亨利四世》下篇
《亨利四世》上篇
本集收录: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终成眷属》
《麦克白》
《辛白林》
《李尔王》
本集收录:
《爱的徒劳》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科利奥兰纳斯》
《皆大欢喜》
《威尼斯商人》
本集收录:
《洛那二绅士》
《第十二夜》
《理查三世》
《理查二世》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本集收录:
《暴风雨》
《错误的喜剧》
《裘力斯?凯撒》
《雅典的泰门》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奥瑟罗》
《槐聚诗存》是钱钟书自己诗的自选集。风格上接近宋诗杨万里等人。读者希望对钱钟书知人论世,这本诗集是很好的材料。
《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斯托帕版的《等待戈多》。
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是《哈姆雷特》剧终前的一句台词。在《哈》剧中,罗、吉二人是边缘人物,斯托帕却让他们走到了舞台中央,成了新剧的主角,但他们的命运却早已在《哈》剧中决定。他们是注定要死的人,或者说他们是已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里追溯他们的死因。
《戏谑》本书是斯托帕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也许是因为它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斯托帕的才华和兴趣吧。该剧1974年首演。我们在此依据的是1993年经斯托帕修改后重演的本子;这一版弱化了原来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有关列宁的那些部分。苏联解体后,斯托帕为之忧心忡忡的问题不再那么具有威胁。不过修改后的版本依然不损原来的核心主题,即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家的职责以及艺术和政治的关系。
《阿卡狄亚》一部关于寻求的戏剧:对知识的寻求,对性爱的寻求。
本书给人非常美妙的享受,像一件精美的瓷器,令人爱不释手;你可以只看它表面的光泽色彩和图纹形状,也可以去考究釉彩下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部戏色彩明快,味道清雅,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人物生动丰满,情节复杂巧妙,像一部拜厄特的小说。然而不仅仅是这些,在波光潋滟的表面下是深邃沁凉的内涵。斯托帕绝不是个徒有其表的人。
作为一个诗人,波德莱尔真实地度过了他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一生。幸福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热情与冷漠、强大与软弱在他身上汇成了一部交响曲,使其遍尝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他对家庭对社会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独,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堕落。然而,波德莱尔具有非凡的意志和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集人类的智慧和超凡的灵光于一体,顽强而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并把内心的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大搏斗、大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道路,揭开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他既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现代主义的第一位诗人。
Copyright @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